返回
分卷阅读232
首页
更新于 2018-07-16 20:29
      A+ A-
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
    镇国公主 作者:允

    分卷阅读232

    ,说他策论做得极好,字也写得漂亮。你们兄妹,个个都这样出色,阿娘在天之灵,一定也觉欣慰。”

    我悄悄地叫了她阿娘做“阿娘”,不知她有无听出来,反正我自己是红了脸,笨手笨脚地去替她拭泪,又引她说话:“你们家男女都是单名,为什么无生忍却要叫这个名?是小名?”

    她在我怀中摇了摇头,轻声道:“阿娘不甚读书,唯从几位阿师学过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我们兄妹的大名都是阿娘起的,便从此经中起名。我随母亲住以后,方从三娘起名为‘欢’,原本不叫这个。”

    我笑道:“我知道了,你原本一定叫韦无上美,所以才生得这样美。”

    她白了我一眼:“我原本叫做无量寿,七娘叫观音婢,后来阿娘嫌婢不好听,说本是婢家出身,不能再用这个字,就改做观音。贱名粗鄙,你听了就忘了罢。”

    我将“无量寿”这三字念了一遍,只觉普普通通的三字,却似无上仙音,半开玩笑地道:“小时候我去拜佛,看了别的都不耐烦,只有见了无量寿佛 ,便觉像是前世见过一样,亲切得很,原来是因为你。”

    她推我:“一天到晚胡白乱道的,也不怕佛祖怪罪。”一句出口,倏然变了脸色,镇重地对着西方拜了拜,喃喃念了几句什么,又扯着我去拜。我倒不知她竟这样虔诚,也随着她胡乱拜了几下,又笑嘻嘻道:“那我以后不叫你阿欢,叫你阿寿好不好?”

    她瞪我一眼,将我推在床上,用被子压得严严实实:“睡觉。”

    我在下面钻了一圈,到底又将她抱住,在她身上亲了又亲,灵光乍起,低喃道:“愿尔无量寿,触光永安乐。”

    她回身瞥了我一眼,捏着我的手道:“愿尔命终即化男子,七宝池莲华中化生。”

    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,刚要辩驳,一转念间,却只笑了笑,紧紧地抱住了她:“愿普天下,再无人发‘国无女人’‘厌女转男’愿。”

    她动了动身子,极轻地道:“睡了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注释:

    太平和阿欢念的都是佛经四十八愿中的某几愿,下文来自百度:

    我作佛时,光明无量,普照十方,绝胜诸佛。胜于日月之明,千万亿倍。若有众生,见我光明,照触其身,莫不安乐,慈心作善,来生我国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(十三、光明无量愿;十四、触光安乐愿)

    我作佛时,寿命无量。国中声闻、天人无数,寿命亦皆无量。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,于百千劫悉共计校,若能知其量数者,不取正觉。(十五、寿命无量愿;十六、声闻无数愿)

    我作佛时,国无妇女。若有女人,闻我名字,得清净信,发菩提心,厌患女身,愿生我国。命终即化男子,来我刹土。十方世界诸众生类,生我国者,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(二十二、国无女人愿;二十三、厌女转男愿;二十四、莲华化生愿)

    所以你们知道唐代所谓“妇女地位高”到底高在哪里了←_←

    感谢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第196章 皆大欢喜

    天微亮时我便换了青衣,出了宫,戴了幂离,骑着骡,只带了二十余家人,晃晃悠悠地逛了出去。

    京城便是这样奇妙的地方,穿青衣时与穿朱穿紫时看见的风景全然不同:从前在车窗子里看时只觉得两旁人多,却从未觉街道狭窄,只要我们愿意,甚而可以在大街上驱策驰骋,毫无阻碍,然而换了青衣,坊巷忽然间便变得拥挤狭窄,连气味也或多或少地有些不堪,卖油翁挑着油腻的担子,卖货郎敲着零落的锣鼓,巡街的不良带着属下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,官府的差脚忙着赶牛车入宫入省,酒肆当垆的娘子有把子好力气、单手便提起一大只酒桶,行脚的兴胡商队里飘着不知是狐臭还是汗臭,或者纯是骆驼们的臭气,穷措大们摇着头晃着脑、不知是在吟诗还是在发牢骚,坊巷间有许多小儿踢着气都灌不进去的破皮毬、与沿街的胡儿们或争执或玩闹……

    这一切于我都极新奇,是一种我从未看见过的煌煌大唐气象,然而细究起来,其实于我又极熟悉,那是曾伴随过我近二十年的熙攘市井之气。比起巍峨广阔、井然有序的大明宫,这样的街道坊巷,才更像是我所熟悉的地方。

    我在一间酒肆前停下来,掏钱买了一片蒸饼,卖饼的胡姬年不过十七八,像是起得太早,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,直接用手捏了一片饼给我,顺便还找了我几个大钱,我捏了捏这掺了许多锡做的带油劣币,一面抛着它,一面将饼向嘴里塞。

    这举动吓坏了跟出来的冯世良,老东西忘了我叫他掩饰身份,尖着嗓子叫“娘子,吃不得”,那人高马大的胡姬翻了个白眼,吐出一串叽里咕噜的胡话,伸手将舀酒的葫芦拍进酒桶,酒汁喷了冯世良一身,转身进了里面,冯世良气得跳脚,鼓着眼看我:“娘子…”

    我将自己的钱袋子扔给他,算是代这胡姬赔了罪,自己笑眯眯地上了骡子,悠悠地往城外走。

    虽是清早,城门却已排起了长队,乘牛车、马车和骑马的达官贵人们先走,其后才是我们这些青衣、白衣、褐衣的人——如我们这些出城的,多半骑着驴、骡,也都有一二从人,进城的那边便大不一样,大多是驱牛赶骡进来卖菜卖米的农户,或是风尘仆仆的行商,也有些外官或是田主,但是一看便知不是京城里久住的。

    我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人从我身边经过,青衣虽次,褐衣小民们见了,却也点头哈腰,偶然有些穿绯的经过,便趾高气扬地看我,有些外穿白衣、内服朱紫的经过我时也有几分傲慢,不过论傲慢谁也比不了冯世良,这老东西在宫里、宅邸里时一副温良恭顺的老好人样,此刻却如一只憋了一肚子气的虾蟆,两眼、两颊都鼓得溜圆,连脸上的褶子都因此小了不少,虽没穿绯衣,架子却不比穿绯衣时小,不断地示意家人将我紧紧护住,唯恐别人不知我是某位微服出行的贵人。

    我特地没走正门,出城之后,又远离了大道,渐渐地躲开了车驾出巡时常会经过的几个地方,到了真正的城外。

    与我想象中不同,城外并不是“郊区”,这里人烟之稠密,比之城内有过之无不及,亦有许多如霸陵一般的小小集市、镇落,沿途亦不乏绯青车马。

    既远离了那许多人丛,冯世良便镇定了些,指着前面向我道:“此是杜陵,往前不远,便是京兆韦氏聚族之地。”

    我听见是阿欢的族居,便越来了兴致,驱策而前,不久便见一处似镇落又不是镇落的地方,以一间大屋为中心,四面连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住所,想必那中间

    分卷阅读232

    - 肉肉屋

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