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国公主[GL] 作者:允
镇国公主[GL] 作者:允
我大约明白阿欢为什么要挑他在时进来了,弯腰扶起他,和蔼地道:“你很好,赐绢一百匹。”看一看另外两人,又道:“每人一百匹。”不等他再多啰嗦,慢吞吞走回去,在两个宫人不解的眼神中倒回床上,闷头大睡——母亲让我住回了丽春台,却没有说我可以回家,这二者之间的含义,可算是天差地别。虽然她主动来见我这事已算是对我、对宫中做了某些暗示,可一切未曾明朗之前,总是不知、不觉、不做,才是为人臣子的上策。这也是为何我回来一日,却无人前来看望的原因。还是阿欢冒险前来,却不曾对我透露丝毫当前情势的原因。
毕竟母亲已不单单是一位母亲,一位太后,一位圣母,而是一国皇帝——无论皇父或是皇母,皇总是在父母之先。
作者有话要说: 阿欢:谁说我们家太平没文采?丽春台里春泉涌,吟得一手好湿啊好湿。
太平:……
第273章 承旨
掖庭四年中未曾有什么疾病,一出来倒是病了一场。也不是大事,不过是夜里着了凉,有些许小咳嗽——却是应对母亲暧昧态度的大好机会。我便没有叫人去御医那里报病,只是懒懒地在寝殿躺了一天,次日早晨阿欢派李友之妻武氏及七七一同来看我,我才知道而今宫事务是由她主持,李友之妻武氏协管,细想倒是甚合情理。
来的这位武氏是母亲从伯父之曾孙,母亲之再侄孙辈,许是因亲缘远的关系,倒并无骄矜之态,却也不甚说话,主要由七七向我转达阿欢这位长嫂的关怀之意,送上合适的药品礼物。我藉此机会,半开着玩笑向七七问起这几年宫中境况,七七则面色严肃,一本正经地当着武氏的面向我略述了一遍宫中人物。
与我想象中不同,宫中人事几乎没什么大变,六尚十二员正官,除去尚服有一位病退,照例由宫中出资安顿,尚寝、尚仪中各有一位副手资历到了,被拔擢为正员外,皆是从前旧人。就连这两位被拔擢的副手,也是我未入掖庭之前便已逐渐被当作正员使用,而今不过名正言顺地进位而已。内侍省中,原本的官长几乎都还在,却多了许多新人,省中原本有内侍四人、内常侍六人,而今却有正副约二十人,谒者、掖庭、宫闱、奚官、内仆、内府中领官的人数也远较从前为多,又有许多员外之官,都是在内侍省挂着名字,却领着闲厩、仗卫、宫门、铜匦等职司的使员——其实六尚那里也多了许多这样的职司,只是数目较内侍少些,且这些人与后宫干系愈深,离母亲也更近些,七七反倒不好与我说太多。
阿欢派人来看过我之后,母亲又派人来赐了一次药,来的人是崔明德。
崔尚宫而今着实是威风八面,穿着新朝所制、介于女子礼衣与男子官服之间的绯色缎衫,罩着暗色似男子半臂般的褙子,内外衣衫上都绣着精美远超五品袍服的花朵,衣摆处以银线绣出两层波浪,头戴命妇花冠,足踏深红丝履,带两列十八名宫人直入内殿,鱼贯立在床前,将正耍赖不想喝药的我惊了一跳,半张了口,仙仙地将一勺药灌进我喉咙,苦得我越说不出话来,只好站起身,敷衍地对崔明德一礼。
她倒是不见外,张口就口宣了一篇褒慰之语,不用任何底稿便将洋洋洒洒一大串词意说得抑扬顿挫、情真意切:一说我体弱多病,在禁中养了四年,而今好了,母亲甚是欣慰——这算是将我被囚禁的四年给敷衍过去了;一说我积极改造,啊不,积极养病,到现在病好了,可见我真是十分孝顺,母亲依旧甚是欣慰,赏了这样那样的物件——虽然我完全看不出“病愈”与孝顺之间有任何联系,不过圣人说是什么,那便是什么了;第三件事其实已被前两件事交代了,不过母亲像是唯恐旁人不明白似的,又特地交代了一遍,说我虽然多病,但是也不可推卸应尽之职责,家务不可懈怠,居家时可以简朴却不可轻慢礼数,与亲戚间的来往不可生疏,宫中虽已不是我家,却还是我娘家,时常要到宫里走走,陪老母亲说说话,解解闷,有时也为母亲分分忧——纯是慈母嘱咐儿女的殷切口吻。
一大篇念完,我已跪得有些久了,挪了挪膝盖,仰头来看崔明德,她面色不动,淡淡道:“陛下赐物。”也不拿令旨清单等物,清清朗朗地念出一长串名字,每念完一段,她身后的宫人就上前一步,将手中捧着的匣子打开,奉到我面前,等我看过一眼,便交到丽春台的宫人手中,十八人恰好捧了十八匣物事,多是首饰、金银之类,花里胡哨的,我看一眼,也看不清里面有什么,只管叫人接就是,亏得崔二倒还能将这些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念完赏赐,我以为终于可以起来了,她却又敛容正色,以母亲的口吻将我勉慰一番——口宣还是代天子口吻拟的敕旨,最后这却纯是母亲口语,连语气都模仿得一些不差,总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了一遍,跪得我没了脾气,才被她扶起来,转向我一拜:“见过二娘。”
那十八人交完赏赐便出去了,连我身旁的人也识趣地退出,我心知崔明德必有话说,引她走到一侧,一人坐了一席:“许久不见,二娘可好?”
她抿嘴道:“总是那样罢。”看我一眼,轻轻笑道:“我本还想叫人传个信来,不想你自己先病了。”
我听她意思,倒像是以为我装病似的——估计宫中连母亲在内,泰半人都这么想——也不好解释,只能摸着鼻子道:“不是什么大病。”
她轻轻嗯了一声,道:“陛下命我向你略为解说近一二年的人事,我便写了一份札子,你自己得空时可以看看。”袖出一份手札给我,内中所写,与七七所言相差无多,看了之后,不过略知何事该找何人而已。
我将札子平放在中间她与我都看得见的地方,抬头笑看了她一眼:“就这些?”
她浅浅一笑,指着婉儿的名字道:“而今御前最受重用者,一是高翁,一是上官承旨。高翁不必说,上官承旨从前与我们一样,是十日一值,偶然被诏更替,如今却是十日中有三四日都在留宿,若有夜读、夜对之事,除了阿青,她也常常在侧。”
我道:“从前六尚正员未满,连阿娘跟前得用之人,一共二十人,所以才十日一更替,现在有这么些人,还叫她一人值三四夜?”白日伴了驾,夜里还要通宵值事,就更是煎熬,何况夜里职责,较之白日更重,面圣的机会却要少许多,因此值夜这事倒不算太苦,却也绝非人人歆羡的差事。
崔明德微露古怪之色,在我看来,竟似有几分讥讽之意:“所以我才特地要和你提她一句,旁人值夜是在外间,她值夜时却常被召入内,达旦方出。陛下以女主临朝,有人便提议,说后宫中宫官嫔妾,本是侍奉天子,而今天子为女人,嫔妾们徒有虚名,不如裁撤,或照旧例遣入寺庙荣养,或改任以内官之职,陛下却说,‘自古帝王妃妾百数,未见臣僚有何谏议,到了朕这里却有这种议论,莫不是轻朕是女皇帝?’,不但不肯纳谏,还一气封了三位承旨,都如妃妾般独居一殿,出入乘驷,亦如后宫之例。”
我道:“阿娘这是赌气呢。”
崔明德道:“赌气也好,认真也罢,总之安定公主所进之侍儿女婢,陛下都笑着留下了,其中最受宠的是一对姊妹,三月间已赐物六次,特旨许穿绯衣,受五品供奉,你见了她们要客气些——这些都是宫闱秘事,我私下里猜猜,没什么实据,旁的人尚想不到那一处,便是想到了,仆婢替主母做些勾当,亦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大事,不过上官承旨不同别人,未必愿意旁人知她做这等阿谀佞幸之事,你不要四处张扬,触她心事。”
我张了张口,半晌没能说出话来。
作者有话要说: 太平:我真傻,真的,我单知道脱离社会四年,会跟不上政治潮流,没想到连性向潮流也跟不上了…
第274章 时世
崔明德来过之后,我这里就像是突然开了禁,连续许多日都有人来。我这小小咳嗽未经得二日便已痊愈,然而关于我的小咳嗽的探视,却一直绵延了四五日。
五日后我回了家,巡查家宅情况,内宅管得比我想得好许多——宋佛佑一得知消息,便召集人手,严明规矩,紧闭门户,四年中家下安宁、无人生事;外宅虽有些变动,因我没有丈夫子女,事甚简省,倒也平安——几位令、丞、主事,连柳厚德在内,皆考满求去,初派来的人苛酷不堪,以贪污勒索为要务,可惜全都中都知我失了势,他所能勒索者无非是我家中仆佣,这些不是随我出宫之人,便是随我出宫之人的亲眷,伙同几个到冯永昌那里一闹,冯永昌向冯世良一告,冯世良再亲向台省中一哭,隔几日即有弹劾,查验是实,另换了个人来管,虽没什么才干,公事也不大上心,总是四年无事。
我将家务过了一眼,厚赐诸人,依旧用宋佛佑、冯永昌等人主事,家中商贾、买卖等务,自我入掖庭后便已断绝,此时恰好将人也裁并,连四年中不甚安分的那些一并打发,两京宅邸别院,连庄户奴口剩下不过六百余人,新定规矩:
改府中各处送饭为专设食堂,仿前世食堂之法,所有人定时、定例在食堂用饭;顾及而今观念,自宋佛佑以下,至洒扫杂役,厘定五等饭食,等次高者可多选菜色饮品,却也是从同一份菜中选取,人人都能看见;我正常是一日三餐,仆从们却还是一日二餐,此刻一体明定为三餐,早餐是点心粥品,所有人至少可任选二样,中饭与晚饭至少一荤二素一汤一咸菜一饭,荤四两、素四两,饭为粟米饭,白米在一半以上,不愿吃饭者可以吃饼或汤饼,饭、点心、汤与咸菜都任取,黄口、总角、成丁、老丁各以例减等。
府中本有内书堂,选家人中有心向学者入内,此后改为年满六岁,无分男女皆入内学习,学习本只有《急就章》一篇,认字而已,如今专设三科:礼仪、经学、算学,礼仪主要是府中规矩歌谣、待人接物,以及拜见各贵人、入宫、游幸等时的职司分派;经学还以《急就章》为主,第一要务是使人认字,待年在十二岁以上,通过考试的,可以再学《孝经》等书;算学竟是最难的,而今的算书等学都是家传,连朝廷财臣也往往是父子相继,且如今的记账方法又十分繁难,还没有算盘,只好先命他们学基础的加减和算筹的用法,同时命人琢磨能不能将算盘发明出来。除去孩童,成人若愿意学习,也可以上课,只是不能折算差役,只许旬休时去听课,也没有饭食供应。
我出宫已有数年,仆役成家、生子者不少,都是自寻年长的仆妇,或自设法求了稳婆来,也有生病至不能痊愈者,此后这些事一体由府中出钱延医,或折钱补贴,婚、丧、生子,亦照等次给钱物,我的医书虽才著了一卷,却将一些基础的卫生知识编了口诀:饭前便后洗手,夏天一二日、冬天五七日必要洗澡、不洗澡也要以水擦拭身体,喝水不能喝生水、尤其野外泉、溪、湖、沟中的水,洗衣与洗马桶不能在一处、各种用途的用水必要分开,粪便集中倒在一处、一体处理,小衣、中衣、外衣分开洗、最好用阳光曝晒,皮肉有伤必要清洗…有许多在时人看来实在古怪的规矩,连宋佛佑都不大理解,我也不管那么多,反正我是府主,强令背诵执行便是。
每年节庆,一月一日我生日(而今改用子正历,以十一月为正月,因此我生日再也不是元旦,可以恣行庆贺),二月十三圣寿日,食堂中饭食供奉加厚二成,二月因是圣寿之月,另增一月俸料,总角以上人赐绢一匹,永为定例。
除了这些,又重修了府中规矩,连相应赏罚一道,继续编成歌谣,遍传府中。
身为公主的好处,便是所有点子,只消自己想了,一口气吩咐下去,不但自然而然便有人替我执行,且还会补充许多我没想到的地方,譬如宋佛佑便提出值夜、巡逻、轮替等人的饭食另算,可比平日例加五分,遇见额外调遣,另赐饭食;又说如今奴婢,黄口以上便已开始当差折役,故尔这些孩子的父母中有许多都不大愿意让子女学这些无用之物,不如规定在学堂学习的时间不但可折算差役,且饮食俸料,给使如成丁,怕有人因此故意要让儿女来上课、无心当差,又规定孩童们五日中上一日课,平时当差如成法,还将教师何人、该如何开课等细处都想得极周到。冯永昌则说食堂最好由府外之人承办,不好便换,省去许多麻烦,而今世面上已有专门承办酒席之人,须臾便可置办酒席,十分便利——他能提到此点,倒是令我刮目相看,虽知他多半是想籍此自己捞些外快,却也欣然同意。另外拔擢的几位主事亦补充了许多细节,有说某一职司不可一人久任、或三年或五年便该一换的,有提议监察必要两三人为伴免得一人不明的,有说例行的赏罚必要公示以资公平的,有提议每年清理陈年积谷的,大体都按他们提议准允。
府中无事,我的心也便安定下来,只是思念阿欢和守礼,又不得借口相见。幸喜时近重阳,母亲照例赐了内宴,百官五品以上、台省九品以上,及宗亲内眷,都得与宴,我便兴兴头头地盛装打扮,大早便乘车入宫,到御前时见诸武中亲缘稍近些的女眷、安定公主及一女一媳、阿欢、李德之妻杨氏、李友之妻武氏都已围着母亲说笑,阿欢身侧稍远有十余少年高高低低地站着,为首的那人年不过十岁,已穿了绯色衣衫、新紫半臂,戴丝葛幞头,踏乌皮六合靴,白皙清秀,貌若处女,与李德交首而谈,神情甚是恭谦,我料想这是守礼,细看又觉有些不像,向母亲拜见后悄悄看阿欢一眼,她似有所觉,回身一笑,向另一个紫衣的细瘦少年招招手,道:“大郎来见过长乐姑姑。”
那一丛少年听到通报,都已停止交谈,直身矗立,待听阿欢说话,一一而前,各自躬身向我见礼,守礼夹在里面,反倒不甚起眼,抬头时神情中有些发怯,才叫我认出来,额外对他笑了一笑,他对我却有些陌生,羞答答地叫了一句“姑姑”,不自觉地看了那绯衣半臂的少年一眼,复悄悄拿眼瞥我,眼神中分明有些想亲近,又有些陌生,我心中一酸,嘴角倒越笑得欢,与他们略一见过,听母亲召唤,便抛下这头,走到母亲近前,那绯衣半臂的少年也随我过去,唤母亲一句“阿娘”,又向我行礼叫“阿姊”。我已想到他是李旦,却不知他长成了如今这副模样——四年之前,他还有些孩童虚肥,如今却生得越来越清俊秀雅,也越看越像李晟了。
母亲见到李旦时便不易察觉地蹙起了眉,淡淡点头,转头看我,又是一怔,迟疑片刻,不大习惯似的将我牵在身边,轻轻一抚:“身子养好了就好。”
我知道她为何这样,我故意穿了四年前的旧衣裳,挽着而今早不流行的发髻,连珠宝首饰,也特地选了新近打造却样式老旧的几款,打扮得与这已修葺得焕然一新的富丽殿堂,格格不入。
作者有话要说: 今晚就是圣诞夜啦,提前祝大家圣诞快乐~圣诞夜出去浪的要注意安全,不出去浪的在家里也要让自己舒舒服服的过,注意防寒保暖吃好喝好睡好呀~
第275章 屏风
既是内宴,座次并不如朝堂站班那样严格,此时便可见到这些人素日得母亲信重与否了:除亲眷及御前近人外,离得最近的是宰相们,宰相们品级不等,衣着上有绯有紫,年纪有老有少,有一半是我一些印象都没有的人物,可见这几年间政局变动之繁,值得留意的是,武承嗣、武攸宁与杨执柔三人皆为宰相,此三人中二武乃是而今之宗室,杨执柔则是母亲外家弘农杨氏出身;宰相而外,再近的我更是认不大全,大多是青年、中年的清俊之士,以我的经验论,非是人才卓绝,便是阿谀幸进,倒是有几个历史上颇有声名——主要是在早远的教科书上出现过——的人物:太常博士贺知章、崇文学士宋之问、右拾遗陈子昂。
母亲似知我认不全这些人,特地命崔明德侍立在我身侧,除了来拜过我的几个,与我格外留意的几个外,还特地向我提及几人:御史中丞李昭德,故刑部尚书之子,强干为臣,能抗上意;夏官侍郎姚璹,思廉之孙,圆滑有干才;李元素,豪侠敢言,故宰相敬玄之弟……
我知这些人是她要我记住的,每听一人,便将人名与面容对应,私下反复背诵,强记在心,到宴会开席,已诵得一二十人在肚内,怕自己忘了,借口更衣,去侧殿悄悄要了笔写在中衣上,刚掀开外袍,背后便被人一扑,又听人严声道:“太平在这里做什么?”
我大喜回头,握着阿欢的手笑道:“你来了?”一面向外打量,她道:“被我支走了。”将头向我怀中一探,看见简笔的“昭德”二字,便是一哂:“陛下心意变换极快,今日看重这个,明日便改了那个,非是深与其中,光靠死记,怎么记得下来?有这工夫,不如去外面多与人说说话。”
又瞥我:“多少年了,依旧是一些警醒也没有,来的若不是我,见你在这鬼鬼祟祟,画的又不知是什么东西,万一报上去,惹多少是非。”
更新于 2019-08-21 19:49
A+
A-